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业建设

通知公告

专业介绍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药学院 作者:药学院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7-04-20 17:43:39
字号: [双击滚屏]

  陕西中医药大学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医学                  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

  专业代码:100802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1.总体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系统掌握中药资源与开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素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中药学、生物学基础理论,系统掌握中药资源与开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中药资源开发、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能够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制药企业及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中药资源调查、开发与利用、科学研究、加工与养护、质量监控、营销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中药资源学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及实路径

  (一)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要求

  1)掌握必要的自然科学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中药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学科发展动态及前言信息

  3)掌握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4)掌握中药资源调查、开发、保护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5)掌握中药种质保存、引种驯化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6)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7)掌握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

  2.能力结构要求

  1)具有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解决中药生产与应用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具有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能力,具有阅读中医药传统文献和使用一门外语阅读相关文献的能力 

  4)具有进行中药资源相关的创新创业基本能力

  5)具有中药资源调查、开发、保护、利用与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6)具有中药资源的栽培和养殖能力,规范化生产的基本能力;

  7)具有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的基本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运用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工作服务的责任感;

  2)热爱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熟悉中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大健康医疗模式中的重要地位;

  3)形成依法工作的观念,能以国家各项医药管理法规和行业准则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5)具有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6)正视医学伦理,充分认知中药应用的终极目标是保障人类的持续健康;

  7具有中药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保护意识,将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三、主干学科

  中药学、生物学

  四、核心课程

  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中药栽培学、中药资源学、中药生物技术、中药化学、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分子生药学、中医学基础、临床中药学、方剂学、中药炮制学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含课内实践教学即实验、见习,以及课外实践教学即野外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调查与实践、国防教育及军事训练等。

  六、学制与学分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分制管理,在校修读年限为4-6年。学生需要修满194.5学分。其中必修课131.0学分,专业限定选修课13.5学分,专业任意选修课10学分,公共选修课8学分,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2学分,社会调查与实践2学分,毕业实习12学分,毕业论文(设计)4学分,野外实习4学分,第二课堂8学分,其中创新创业类8个学分。

  七、考核评价方式

  本专业实行课程考试与分阶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八、授予学位

  修完本专业规定的全部学分,并符合《陕西中医药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士。

  <!--[if !supportLists]-->九、<!--[endif]-->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十、集中实践环节内容及基本要求(表7

  (一)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

  时间:第一学期1-2周,学生可获得2学分。

  目的: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军事基本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爱国思想和情感。

  内容及要求:按学校军训的统一安排及要求进行。

  (二)社会调查与实践

  时间:1-7学期假期进行,学生可获得2学分。

  目的:以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主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药品生产企业的具体生产状况,积累社会经验,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自身修养,为今后更好的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内容及要求:

  1.开展用药知识的普及宣传;

  2.进行药品生产企业和本专业人才市场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3.了解用人单位、学生家长、中学生等对我校及我校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并提交调查报告。

  (三)毕业实习

  时间:第八学期,共计十二周,学生可获得12学分。

  目的:毕业实习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所必须的环节。也是由学生成为药物生产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阶段。从而达到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的目的。

  内容及要求:在此阶段要求学生把所有的基础理论密切联系生产和科研实际,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常现药物制剂生产操作规程;各种制剂检验程序,基本科研步骤和方法,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毕业后能胜任药物生产、科研管理工作。

  (四)毕业论文

  时间:第八学期,共计4周,学生可获得4学分。

  目的:本科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科研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促进其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内容及要求:

  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选题

  2.开题报告

  3.收集资料

  4.实验研究

  5.编写提纲和撰写论文

  6.论文答辩。

  (五)野外教学实习

  时间:第四学期和第六学期末,共计4周,学生可获得4学分。

  目的:通过野外实习药用植物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生态学课程,掌握中药资源相关野外调查和研究的一般方法。

  内容及要求:1.了解秦岭山区药用植物各大类群的主要分布特征、生态、分布、资源蕴藏及药用状况,学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的一般方法。2.熟悉40-50个科约200种药用植物的分布特征,重点掌握25-30科的药用植物分类特点及150种常用药用植物的种、属、科的植物特点及药用部位、性味、功效等。3.具备利用分类工具书鉴别常见药用植物的独立工作能力;掌握植物蜡叶标本的识别、采集、记录、压制、鉴别及制作的一般程序和方法。4.了解中药资源的野外生长环境、分布特征、蕴藏量等情况,以及掌握其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指学生参加的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包括创新创业类活动、各项竞赛活动、资格认证、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获得8学分,其中创新创业类活动学分不得低于2学分,具体执行遵照《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