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生药中心

通知公告

申报书

申报书
来源:药学院 作者:药学院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5-04-27 16:47:46
字号: [双击滚屏]

  陕西本科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推荐单位:

   

  陕西中医学院

  学校名称:

   

  陕西中医学院

  中心名称:

   

  药学院 生药实验中心

  中心网址:

   

  http://yxy.sntcm.edu.cn/

  中心联系电话:

   

  029-38185165

  中心通讯地址:

   

  陕西省沣渭新区世纪大道中段

  申报日期:

   

  2015.05.03

   

   

  陕西省教育厅制

  20151

   

  填 表 说 明

   

   

  1.申报书中各项内容用小四号仿宋体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

  2中心工作职责是指在中心承担的具体教学和管理任务。

  3.兼职人员是指编制不在中心,但在中心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

   

   

   

   

   

   

   

   

   


  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

  生药实验中心

  所属学科名称

  生药学

  隶属部门/管理部门

  药学院/教务处

  成立时间

  2004

  中心建设

  发展历程

  生药实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专门从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的单位,中心的发展历程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1971年药学系成立初期,以本科专业建设为宗旨,为培养较高理论知识体系和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药用植物学与中药鉴定学实验室作为中心前身应运而生。初期的中心,开设药用植物或生药学形态、显微和理化鉴别等实验教学,对中药学、药剂学本科专业发早期展及人才培养起决定性作用。

  21971-2004年,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建设专项资金和学校本科实验室建设经费的大力支持下,中心扩充了实验室面积和大量实验设备,并整合中药标本馆、秦岭中草药应用开发工程中心和药用植物园等资源,生药实验中心正式成立。中心隶属药学系,实行“院建系管”的二级管理体制,主要承担中药学、中药制药、和制药工程等四个专业的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栽培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在推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起重要作用。

  32004年至今,在教育部和陕西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下,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仪器得到补充。正值我校进行中药学专业思邈计划教学改革研究,构建的网络化“秦岭中草药标本馆图像数据作为良好实验教学工具,使中心进入数字化教学模式环节。“中心”通过增加聘用人才,师资队伍得到显著优化,具备并新开生物技术、中药学等专业的植物生理学和分子生药学等实验教学课程。中心首次在本科教学实验中开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减少验证实验,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明显加强。中心的实践教学内容呈现多元化、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更加先进。

  “中心”经过近三十多年的发展,在培养中药学等相关专业创新人才模式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药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显著推动本学科发展。中药鉴定学于2005年被批准为校级重点学科,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现在的生药实验中心,教学设备先进、实验环境优美;教学内容丰富、理念先进;教学规模大、质量高;管理科学,师资队伍良好;已经初显中药学专业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和特色性,在我校乃至省内中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心主任

  姓名

  张岗

  性别

  

  出生年月

  1981.01

  民族

  

  专业技术

  职务

  副教授

  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通讯地址

  陕西省沣渭新区世纪大道中段

  邮编

  712046

  电子邮箱

  Jay_gumling2003@aliyun.com

  联系电话

  18709108808

  主要职责

  1、负责编制实验中心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

  2、领导并组织完成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教学任务,认真完成各项实验项目,完善实验教学资料。

  3、组织开展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研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开展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4、组织做好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的购置计划以及仪器设备使用、维护、检修、管理、计量及标定等各项工作,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5、负责建立、完善实验中心工作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使实验中心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

  6、领导实验中心各类人员的工作,制定岗位责任制,负责对中心专职实验工作人员的培训及考核工作。

  7、定期检查、总结实验中心工作,组织完成实验中心评估验收工作,开展评比活动等。

  教学科研

  主要经历

      20059-20096月,攻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江学者”、“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振生教授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病理学研究。

  20097月至今,陕西中医学院药学院生药教研室,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生物技术和分子生药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200910-2012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国家濒危药材工程实验室,郭顺星研究员课题组,开展珍稀濒危兰科药用植物分子生药学博士后相关研究。

  主讲《分子生药学》、《药用植物学》、《细胞工程》和《植物生理学》等本科课程,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生课程。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新星项目和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7项。

  教学科研

  主要成果

  陕西省科技新星,陕西中医学院首届百名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咸阳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陕西中医学院思邈计划中药学专业指导教师。近五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课题7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药学学报、中国中药杂志等CSCD核心期刊收录17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杨凌示范区科学技术一等奖各1项。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GENE》、《Phytoparasitica》、《Chinese Herb Medicines》和《中国药学杂志》等期刊审稿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陕西省植物学会会员。

  代表性学术论文(1co-first authors)

  [1]        Jing Sun1, Gang Zhang1, Yimin Li, et al.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sequence of Chloranthus japonicas. Mitochondria DNA, 2015, DOI: 10.3109/19401736.2015.1007347. Early Online: 1-3. SCI

  [2]        Gang Zhang, Yanfei Sun, Yimin Li,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wheat C2 domain protein encoding gene regulated by stripe rust and abiotic stresses. Biologia Plantarum, 2013, 57 (4): 701-710. SCI

  [3]        Mingming Zhao, Gang Zhang, Dawei Zhang, et al. ESTs analysis reveals putative genes involved in symbiotic seed germination in Dendrobium officinale. PLOS One, 2013, 8(8): e72705. SCI

  [4]        Gang Zhang, Mingming Zhao, Chao Son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reference genes fo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analysis in various tissues of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2012, 39(5): 5905-5912. SCI

  [5]        Gang Zhang, Chao Song, Mingming Zhao,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type cyclin-dependent kinase gene from Dendrobium candidum. Biologia, 2012, 67(2): 360-368. SCI

  [6]        Ning Xia1, Gang Zhang1, Yanfei Sun, et al. TaNAC8, a novel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 in wheat, responds to stripe rust pathogen infection and abiotic stresses.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2010, 74: 394-402. SCI

  [7]        Xiaojie Wang, Chunlei Tang, Gang Zhang, et al. cDNA-AFLP analysis reveals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compatible reaction of wheat challenged with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BMC Genomics, 2009, 10: 289. SCI

  [8]         张岗, 翟清华, 张大为, 胡本祥, 郭顺星. 铁皮石斛镁离子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中草药, 2014,45(23): 3443-3448.

  [9]                    张岗, 李依民, 胡本祥, 张大为, 郭顺星. 铁皮石斛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DoMPK4的分离和差异表达分析(英文). 药学学报, 2014, 49(7): 1076-1083.

  [10]              张岗, 赵明明, 张大为, 郭顺星*. 铁皮石斛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中国药学杂志, 2013, 48(19): 1664-1668.

  [11]              张岗, 张大为, 赵明明, 郭顺星*.  铁皮石斛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中国药学杂志, 2013, 48(19): 1614-1619.

  [12]              张岗, 赵明明, 李标, 宋超, 张大为, 郭顺星*. 一个受菌根真菌诱导的铁皮石斛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药学学报, 2012, 47(11): 1548-1554.

  科研项目见附件1,学术论文见附件2,获得奖励与专利见附件3

  专职人员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

  其它

  博士

  硕士

  学士

  其它

  总人数

  平均

  年龄

  人数

  2

  4

  8

   

  7

  5

  2

   

  14

  40

  占总人

  数比例

  14.2

  28.4

  56.8

   

  49.7

  35.5

  14.2

   

  教学简况

  实验课程数

  实验项目数

  面向专业数

  实验学生人数/

  实验人时数/

  6

  45

  7

  480

  23040

  环境条件

  实验用房使用面积(M2

  设备台件数

  设备总值(万元)

  设备完好率

  300

  414

  101.4

  100%

  教材建设

  出版实验教材数量(种)

  自编实验讲义数量(种)

  实验教材获奖数量(种)

  主编

  参编

  2

   

  0

  0

  近五年

  经费投入数额来源、主要投向

   

  一、经费来源和数额

  12010年:学校投入经费4万元,主要进行了药材质量分析设备的采购;

  22011年:学校投入经费5.3万元,采购了植物解剖方面的设备;

  32012年:国家教育部投入经费75万元,对实验室的设备进行更新升级和补充;

  42013年:学校投入经费2.3万元,添加了植物培养方向的设备;

  52014年:省财政厅投入经费10万,对实验室进行建设改造。

  二、经费主要投向

  上述经费主要用于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室、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更新、陕西省秦岭中草药应用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教材建设等。

   

  近五年

  中心人员

  教学科研

  主要成果

  一、承担的国家级的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970:桃仁活血化瘀药效物质基础筛选与作用机理研究及其防治高脂血症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国家级,20万元,2010.1-2012.12,颜永刚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2758):中药白芷营养器官形态发生与主要药用成分挥发油合成积累关系研究,国家级,24万元,2012.1-2014.12,陈莹

  3、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1C26216103652):4000亩连翘高标准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80万元,白吉庆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608):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台湾金线莲菌根差异表达的转录组研究,国家级,21万,2012.01-2014.12,张岗

  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470244):兰科濒危药用金线莲SYMRK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特征研究,国家级,3万,2010.06-2012.06,张岗

  6、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项目(中医药公共卫生专项(财社(201176号)及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207002)):国家级,2012.08-2014.12,中心全体人员

  二、获奖及专利

  1、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奖:太白米人工栽培的技术研究,陕西省科学技术厅,20116月,一等奖,胡本祥,R1

  2、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胃病的胶囊,专利号:ZL200610167739.7;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专利号:ZL200610165748.3,胡本祥,R1

  3、中国发明专利:一种苹果渣中果胶的提取、分离方法,ZL201010216203.6,张岗,R3

  4、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条锈病菌与小麦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陕西省人民政府,201010月,一等奖,张岗,R10

  5、杨凌示范区科学技术奖:条锈病菌与小麦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杨凌示范区管委会,20107月,一等奖,张岗,R10

  6、陕西省植物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参与了甜橙果实裂溶生型分泌囊的形成,2013年,陈莹

  7、陕西省植物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杭白芷分泌道的超微结构与其挥发油分泌的关系,2014年,陈莹

  82014年获全国第一届“中医药社杯”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优秀奖,张琳

  科研项目见附件1,学术论文见附件2,获得奖励与专利见附件3


  中心成员简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中心

  职务

  专业

  技术

  职务

  所属

  二级

  学科

  中心

  工作

  年限

  中心工作职责

  是否专职

  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

     1         

  胡本祥

  

  1960

  硕士

  课程负责人

  教授

  中药鉴定学

  31

  教学

  

   

     2         

  王西芳

  

  1959

  硕士

  课程负责人

  教授

  药用植物学

  33

  教学

  

   

     3         

  王继涛

  

  1959

  学士

  实验教师

  高级实验师

  中药资源学

  34

  教学

  

   

     4         

  颜永刚

  

  1978

  博士

  实验教师

  副教授

  中药商品学

  7

  教学

  

   

     5         

  张岗

  

  1981

  博士

  主任

  副教授

  分子生物学

  6

  教学

  

   

     6         

  沈霞

  

  1979

  博士

  实验教师

  副教授

  生物信息学

  6

  教学

  

   

     7         

  孙涛

  

  1971

  学士

  实验教师

  实验师

  中药鉴定学

  22

  教学

  

   

     8         

  刘阿萍

  

  1981

  硕士

  实验教师

  讲师

  药用植物学

  10

  教学

  

   

     9         

  陈莹

  

  1981

  博士

  实验教师

  讲师

  植物生理学

  5

  教学

  

   

   10        

  张琳

  

  1980

  硕士

  实验教师

  实验师

  中药商品学

  9

  教学

  

   

   11        

  杨新杰

  

  1980

  博士

  实验教师

  讲师

  中药资源学

  5

  教学

  

   

   12        

  杨冰月

  

  1985

  博士

  实验教师

  讲师

  中药鉴定学

  2

  教学

  

   

   13        

  刘清

  

  1982

  硕士

  实验教师

  实验师

  药用植物学

  6

  教学

  

   

   14        

  高静

  

  1986

  博士

  实验教师

  讲师

  中药生态学

  2

  教学

  

   

   15        

  程虎印

  

  1963

  硕士

  实验教师

  副教授

  药用植物学

  18

  教学

  

  国有资产处

   16        

  白吉庆

  

  1977

  硕士

  实验教师

  副教授

  中药资源学

  10

  教学

  

  中医学院药厂

   17        

  周莉英

  

  1973

  硕士

  实验教师

  副教授

  中药栽培学

  15

  教学

  

  精神文明处

   18        

  黄文静

  

  1985

  博士

  实验教师

  讲师

  中药栽培学

  2

  教学

  

  协同创新中心

  

   

  2.实验教学

  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等)

  1、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

  199612月,学校颁布“关于成立分析测试实验中心等教学实验中心及任命各中心主任的通知”文件,标志着实验教学改革的开始,体现了学校对实验课教学的高度重视。

  20053月,学校颁布“陕西中医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主任委员由主管实验室建设的副院长担任,明确指导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审议学院实验室建设规划,审议和论证大型实验设备投资规划和合理性和可行性;审议学院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指导开展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评估检查工作。同年4月,学校下发“关于成立系(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系(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使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实验教学改革与提高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0056月,“陕西中医学院关于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规定(试行)对于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同年11月,学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实验教学的提出了明确要求。

  20063月,学院下发“陕西中医学院规范化实验中心(室)建设与评估方案(试行),对进一步规范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管理起到巨大的指导和推进作用。

  20065月,学院下发“陕西中医学院实验教学管理暂行规定”,对于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20069,学院下发“陕西中医学院实验室管理制度汇编”,汇总了国家及上级部门有关文件以及陕西中医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有利于进一步贯彻“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原则及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作用。

  2、实验教学的定位及规划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重视基础、鼓励创新、狠抓应用、培养复合型生药人才”的教育理念,根据全国中药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性教学大纲提出的专业技术人才需要掌握的生药学专业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和实验技能的要求,坚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强有力的学科力量为支撑,以现代化实验条件和教学手段的建设为依托,实施基础、综合、创新的分层次实验教学,探索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新模式及其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方面等方面的作用。

  3、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为全面提高本科教学实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建省内一流、西北地区较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生药实验中心,“中心以重视基础、鼓励创新、狠抓应用、培养复合型生药人才为教学理念,提出如下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加强基本实验教学、夯实理论基础

  大学本科实验教学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基础实验教学训练强化理论课教学内容,帮助同学们理解、学习并能够掌握相关基本知识理论。因此,“中心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课程的前提条件,结合各自本科专业设置方案及其特点,制定适合各自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开设基础性验证实验,夯实本课理论基础。

  增设综合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实验教学中以基础实验教学为前体,适当增设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探索性实验占总实验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比例。鼓励学生自己设定相关的实验项目,实验教师给予积极鼓励和指导。

   整合教学资源、探索复合型实验教学模式

  “中心在开展基础实验教学同时,为显现中药学、中药制药、制药工程等本科专业的应用特色,整合我校现代化中药标本馆、秦岭中草药应用开发工程中心和药用植物园等教学资源,适当开展实践性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药用植物、中药及其饮片实践认知、鉴别能力,探索复合型实验教学新模式。

  (整合的教学资源请见附件5

   实行网络化开放式教学、提升教学辐射作用

  数字化网络资源“秦岭中草药标本馆图像数据是我校思邈计划中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心整合该网络数据库资源,在实验教学及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开放式教学,引导学时实时访问网络资源。该网站资源含有中药学、生药学、药用植物学基本知识理论介绍,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实现远程访问,能够大大加强实验教学效果,发挥中心的辐射作用。

   拓展科研服务功能、促进本科实验教学

  以国家重点学科中药学和校级重点学科中药鉴定学为支撑,把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鼓励各级科研课题进入中心平台,充分发挥中心服务于科研的作用以及通过科学研究带动中心实验室发展的目的,进一步提升本科实验教学能力、强化实验教学效果。

  改善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强化实验教学能力

  “中心师资队伍由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及教辅人员组成,鼓励实验教师外出进修提升业务能力,加大拓展校内兼职实验教师聘请力度,打造一支具有中药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知识背景的教学团队,优化师资结构和力量。继续争取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投入,更新和补充实验仪器、设备,改善实验室条件、实验环境;进一步规范并强化实验室管理机制、提高实验室运转行效率,创造整洁、文明、安全的实验空间;加强师资队伍和实验室文化宣传,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人文环境。

  2-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实验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等)

  实验中心主要承担药学院与基础医学院的本科生、专科生的实验教学工作,同时,也参与生药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商品学》《生药学》《药材栽培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药学》《中药生理及生态学》九门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任务,每年对约580名学生开设实验项目45个,共494学时,年教学量达到近2900学时次/人,实验中心可同时容纳90余人的进行实验教学。

  实验中心面向本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人数一览表

          /

         专业

  学生数

   

   

   

  药学院

   

   

  基础医学院

  中药学

  药物制剂

  制药工程

  中药制药技术

  药品经营与管理

  硕士研究生

  生物技术

  120

  60

  120

  60

  60

  30

  60

  合计

   

  610

  

  2-3.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等)

  1、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我们根据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以大纲为指导,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专业技术水平。根据设计要求,合理安排实验内容。本实验中心依托的理论课程为:《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植物生理学》、《药材商品学》、《生药学》开设实验。

  2、实验开设情况

  实验课程

  实验项目名称

  创新性实验比例

  药用植物学

  显微镜的使用、植物细胞的结构观察、植物组织的微观形态、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次生结构、茎的形态及结构、茎的次生结构、叶的形态结构、被子植物繁殖器官类型

   

  中药鉴定学

  显微测微及显微制片、大黄牛膝等实验、白芍川乌等实验、黄芪党参等实验、人参三七等、川贝母半夏等实验、苏木鸡血藤等实验、厚朴杜仲等、大青叶番泻叶等实验、红花辛夷等实验、五味子茴香等实验、槟榔砂仁等实验、麻黄薄荷等实验、猪苓冰片等实验、海马石决明等实验、朱砂石膏等实验、五苓散实验、银翘解毒丸实验

  11.1%

  生药学

  植物细胞结构观察、植物组织显微形态、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次生结构、茎的形态及结构、叶的形态结构、被子植物繁殖器官类型、根类药材的实验、叶类药材、花类药材、菌类及其他类药材

   

  植物生理学

  细胞渗透压、种子活力、组织后含物、叶的结构与叶绿素分离实验

   

  药材商品学

  根类药材的实验、叶类花类药材实验、果实类药材实验、菌类及其他类药材实验

   

  3、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

  “中心”作为生药学科实体单位,立足了完成实验教学的同时,积极利用现有实验条件,为大学生完成创新项目、中药学思邈计划教学改革探索以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提供良好实践和科研平台,显著推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

  2-4.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技术、方法、手段,实验考核方法等)

  1、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药学技术类专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仅仅利用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天候开放实验场地,学生自选实验内容,自行安排实验时间。通过网 上预约和到实验室登记等方式进行实验,增强学生实验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学习,更好地巩固和消化他们在课内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锻炼学生 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更进一步地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除了采用教师实验室授课和现场指导外,中心还大力推进了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投影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授课的生动性,并可及时补充相关学科更新发展的新信息等等,增强学生的信息量;另一方面,将网络技术等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不断地完善和优化现有的网络在线答疑、教学论坛、网络课件等功能,充分调动师生间的学习交互性。

  3、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

  学校鼓励开展科技创新,调动了学生参加科技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和爱好,依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进度和计划,安排自己的科技课外活动,包括小发明、小制作、科技创新等实验项目,同时,可以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

  4、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完成一项实验后,让学生自己介绍经验,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从而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和科研的能力。

  5、建立多元化考核方法,全面评定学生实验成绩

  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已不再是简单的最后测试分数,而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综合表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给予正确地、客观地把握和判断,建立各方面相结合的学生实验成绩评定办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与学生进行语言上的交流,了解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路方法:是否掌握基本原理,应该如何进行实验,以及实验目的是什么等等。

  2)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参与实验学习的态度:对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愿望是否强烈,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不是高等方面进行考察。另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是不是强,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3)检查学生的设计完成情况:看是否完成了工作任务,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设计风格是否独特等等,从而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方面所占成绩比例较大,对于勇于创新的学生,成绩从优。

  4)在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完成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程或项目的设计报告,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

  对于中药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过程,把成绩评定跟学生完成情况与学习积极性结合起来。给分的基本原则是,按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结果分析等部分进行细化给分,并且把考核体现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单元分数低的同学可以重做,从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5.实验教材(出版实验教材名称、自编实验讲义情况等)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程虎印 主编,颜永刚 副主编,王继涛、白吉庆、刘清、刘阿萍、孙涛、张琳编委,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9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胡本祥 主编,颜永刚 副主编,刘清、孙涛、张琳编委,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9

  主编和实验教材见附件4

  3.实验队伍

  3-1.队伍建设(学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等)

  1、师资建设

  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培养及人才引进规划,加快师资队伍整体结构调整,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抓住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

  2、实验室建设

  进一步加大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使实验室能够满足研究方向开展科研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与激励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环境支撑,保证重点实验室的资源能够教学和科研共用,学科和专业建设共享,以促进学科的学术水平、学术地位不断提升。中药鉴定学2005年被批准为校级重点学科,2006年中药鉴定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中药鉴定学实验室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在我校资源有限的背景下,打破院系围墙,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组合,构建集约性学科平台,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建设发展,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为培养高层次人才、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和提供高水平社会服务。在未来三年,我们将建成细胞工程实验室、中药分子生物学鉴定实验室和陕西省中药质量检测中心。

  3-2.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状况(队伍组成模式,培养培训优化情况等)

  “中心致力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鼓励有较高学术造诣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实验教学工作,采取专兼职结合等多种方式,稳定和充实实验教学队伍。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调动实验教学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理论与实验、科学研究相互结合,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中心教师在承担理论课教学基础上,全部参加实验课程教学,做到了实验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实验兼容。每门课程系列都有课程负责人,有相对稳定的理论与实验教学队伍。“中心聘请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骨干为中心兼职教师,承担实验室软硬件建设任务,专职与兼职教师相结合,提升教学与科研,带动中心教学和科研水平的迅速提高。

  近年实验指导教师引进及在职攻读博士一览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位

  引进/在职培养

  引进/取得学位时间

  陈莹

  

  1981.1

  博士

  引进

  2010.7

  杨新杰

  

  1980.9

  博士

  引进

  2010.7

  杨冰月

  

  1985.8

  博士

  引进

  2014.7

  高静

  

  1986.12

  博士

  引进

  2014.7

  黄文静

  

  1985.2

  博士

  引进

  2014.7

  

  3-3.实验教学中心队伍教学、科研、技术状况(教风,教学科研技术能力和水平,承担教改、科研项目,成果应用,对外交流等)

  1、教学方面

  近三年,现职教师共参编教材24部,其中主编4部,编委20部,教材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1项。(支撑材料见附件4

  2、科研方面

  本学科现职教师目前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计划项目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以及多项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以及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和国家发明专利。已在JXB, BMC genomics, MBR, Biol Plant, Genome, Chinese Sci Bull等国外期刊上发表近15SCI学术论文,在药学学报、西北植物学报、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等国内一级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余篇。(支撑材料见附件1-3

  3、对外交流

  实验中心支持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加中药鉴定学、中药商品学和陕西省植物学会等各级学会会议及省级教学研讨会与学术交流会,从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近年来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100余人次。

  4.体制与管理

  4-1.管理体制(实验中心建制、管理模式、资源利用情况等)

  1、“中心建制

  “中心”包括药用植物实验室、中药鉴定学实验室、生药学实验室、中药资源学实验室等四个实验室,依托并整合生药学科的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和饮片加工中心,以及等教学资源,与生药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实现实验教学的多元化优势互补发展模式。“中心”承担中药学、药剂、中药制药、制药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实行院系二级管理。

  2、管理模式

  “中心”日常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采用固定编制和聘用制相结合的用人机制。人员组成包括实验课程负责人、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等。所有人员均实行聘用制、定期考核的管理机制。

  “中心”统一进行安胖子实验教学任务、仪器设备维护使用等日常管理,以保障实验中心的正常运转和实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教学任务安排方面,中心根据教学需要统一安排实验中心的专职教师或相关学院的兼职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对学生课余时间在实验中心所做的研究工作,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安排指导教师。实验教学中心的各项工作受药学院的生药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如实验中心建设规划、实验室配置、实验教学改革、实验课程设置、实验教学大纲制定等,以保证实验中心的建设质量和先进性。

  3、资源利用情况

  中心现有实验教师14人、兼职教师3人,年均承担9门课程,年均完成约2900人·学时的教学工作量。中心现有4个实验室,实验用房300平米,中药标本馆、中药饮片中心和一个面积约30亩的药用植物园。“中心”亦有“秦岭中草药标本馆图像数据库网站,提供直观的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对实验室、药植园和标本馆以及网络教学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及优势互补,不仅提高了设备、场地的利用率、而且“中心”演变为一个完全开放的全天候实验性示范中心。

  4-2. 信息平台(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实验室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及应用等)

  1、标本馆基础教学资源

  我校中药标本馆是目前陕西省最大的中药材标本馆。馆中收藏腊叶标本、浸泡标本、中药材标本、饮片标本、动物药标本、矿物标本等标本,种类丰富、总数达100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野生药用植物标本10余种,陕西特色中药标本80余种。

  2、药用植物园实践教学

  药用植物园占地30余亩,规划精美、物种丰富,园内栽培有大宗药用植物150余种,包括少数蕨类、裸子和占主导的被子植物,是学生就地见习和良好场所。

  3、网络化教学资源

  “秦岭中草药图像标本馆数据库”(http://yxy.sntcm.edu.cn/)通过网络平台直观展示以秦岭特色中草药为主的一千余种药用植物的外观、功效及资源信息。该项目的建成填补了秦岭地区中药资源数据库的空白,为培养中药人才和从事中药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网络数字化平台,为秦岭中药的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为我省各级政府进行秦岭特色中药发展的动态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4-3.运行机制(开放运行情况,管理制度,考评办法,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经费保障等)

  1、开放运行情况

  为了充分利用实验中心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学校和实验中心制订了一系列开放运行制度,主要手段包括安全、门禁系统,实验室的预约使用方式。教师和学生通过提前预约,可以自由进入实验室。目前,各种开放管理办法已经落实,任何一个实验室都可以通过预约进行各类科技活动和实验教学。

  为了满足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心专门设立了大学生活动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为同学们的自主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

  2、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中心的正常运行,学校和“中心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包括仪器设备管理、元器件采购、仪器设备维护、维修、仪器设备研制、实验教学课件开发、实验室开放、实验操作规程、实验课程管理、实验人员管理等相关制度。

  学校、实验中心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如下:

  1)实验室主任职责;

  2)实验室技术人员岗位职责;

  3)实验指导教师岗位职责;

  4)新上岗教师指导实验试讲制度;

  5)实验室技术人员岗位职责;

  6)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制度;

  7)学生实验守则;

  8)实验室安全卫生工作管理条例;

  9)实验室安全卫生守则;

  10)关于开放实验室的管理规定;

  11)关于实验室报废物品的处理办法;

  12)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13)玻璃和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

  14)化学危险品、麻醉药品安全管理条例;

  15)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6)实验课考核办法;

  17)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办法;

  18)实验室教学管理细则;

  19)低值耐用品、易耗品管理办法。

  3、考核制度

  实验人员的考核包括定性考核、定量考核以及其它工作考核等三部分。定性考核包括思想政治、考勤情况和安全卫生等三项内容。定量考核包括实验课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建设、学生科技活动、实验仪器维修等内容。其它工作考核包括公益工作、实验技能、科研工作、教改工作、实验室开放等六项内容。年终按考核工作量计算补贴。

  4、质量保障体系

  院系建立了教授实验教学“督导制”,定期对实验教学进行监督和检查,提出意见。学期中期和期末由学生和督导教师对任课教师实行评比打分考核。

      在每学期实验教学运行过程中,“中心”主任、课程负责人都要随堂听课12次,了解教师指导实验情况、技术人员准备实验的情况,并随时发放调查问卷表,听取学生对实验教学管理、对实验教师的意见。通过对实验教学队伍素质、实验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对学生调查表明,90%的学生认为现行实验教学模式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全面服务全校师生,中心规定,各个的实验设备必须定期检查,一般设备故障要及时排除,保证设备完好率在98%以上。实验中心为了保证各实验室的设备完好率,在每个学期对各实验室的设备都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实验中心的每一个老师必须填写工作日志、设备使用情况和维修纪录,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以上这些指标体系均在20072009学年度进行了实践,并根据实践情况加以完善,现正在使用,效果良好。

  5、运行经费

  生药实验教学中心对全校师生开放都是免费的,正常实验教学经费、仪器设备的更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费用,由学校统一规划、提供和支出,由实验室管理科统一管理,中心主要通过及时的设备维护和检修来降低运行费用。

  5. 设备与环境

  5-1.仪器设备配置情况(购置经费保障情况,更新情况,利用率,自制仪器设备情况等,列表说明主要仪器设备类型、名称、数量、购置时间、原值)

  “中心”的常规仪器设备能够满足实验教学要求,经费来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专项经费、校级实验室专项建设经费是仪器设备的可靠保障;实验设备更新率在5%以上,实验室向教师和学生开放,仪器、设备利用率较高;现有仪器设备余台,价值200余万元。(仪器设备清单见附件5

  5-2维护与运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措施,维护维修经费保障等)

  按照国家和学校关于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的相关政策,开展日常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所有仪器设备实行三级管理模式。新购设备首先在国资处办理入库手续,签订设备管理卡,然后由实验中心对所有仪器设备资料做备份,登录仪器设备,最后各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和使用。各实验室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并填写维护、检修记录。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中心”鼓励教师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在办理相关的借用或使用手续,明确借用期限等情况下,允许各院系的教师使用、借用。学校每年拨给经费,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维护、维修。

  5-3.实验中心环境与安全(实验室智能化建设情况,安全、环保等)

  1、实验室智能化建设情况

      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实验面积300平米,全部集中在南校区4号教学楼内。该大楼有专人24小时值班,方便管理和使用。

  2、安全与环保

      实验大楼内装有消防装置,并配备有灭火器。实验室的电线(动力和照明线)电缆(网线)均采用暗线暗盒配置,规范有序。实验室的安装材料与设施都为环保材料,能够保证学生的健康安全。实验室环境清洁、通风透光、宽敞舒适、照明等设施完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每个实验室制定了规范化的安全、环保制度,在显著位置挂有《实验室安全工作规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学生实验守则》等相关的实验室管理规定,并指定专人负责实验室的卫生与安全。每个实验台位的平均面积均在3平米以上,有充足的空间,保证实验正常运行。

  学校每学期都不定期地检查各实验室的环境与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学校所制定的有关环境与安全制度如下:

  1)《学校、院(处)两级领导和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危险点实行分级安全管理》;3)《环境保护奖惩规定》;4)《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此外,实验中心还规定

  1)根据学院制定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器材借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保证了中心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使仪器设备完好率保证在99%以上。

  2)根据现代化教学管理的需要配备了专用计算机,用于开展实验教学的管理和网络教学。一方面,根据所开设的实验教学内容配置档次符合要求、套数有一定规模的仪器设备,以保证学生的实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物资、经费、环境状态等信息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及时为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实验室情况的准确数据。

  3)目前所有的仪器设备都有专人负责,一旦发现故障责任人将立即与设备厂商联系。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接受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和本实验中心双重管理。学校设备处存有仪器设备档案,实验中心有档案副本、仪器上有对应的卡片,配有使用、维护和维修记录登记本。专人负责管理,定期进行维护、检修、校正。国有资产管理处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核对、清点、检查。学校设置有专项教学仪器设备维护、维修资金。

  4)学生首次进实验中心前必须集中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

  6.特色

  生药实验中心在建设与发张、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特色如下:

  1、建立分层次、多模式、开放式的中药实验课程体系

      通过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坚持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与社会应用相结合,细分实验层次,优选实验项目,在项目设置中充分体现基础层、综合层、创新层的相结合体系,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比例,组成中药学专业的公共基础实验、中药学专业实验以及中药学学创新实验三大模块。突出体现实践设计能力训练为主线,从而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既相互独立又系统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

  2、实验平台规模化,开放化

      实验中心硬件建设规划合理,仪器设备先进实用,全面开放。建立学生自主基本技能训练和科研项目式综合设计的开放模式。在学生自主模式时,开放实验室,交由学生(学生会或毕业生)自主使用和管理;科研项目模式,采取导师制管理,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开设大量的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其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用性等特色,促使学生踊跃参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实验中心制度规范化

      实验中心的多门课程有野外实习的特点,积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完整野外实习管理制度,形成实验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探索灵活高效的管理手段和机制。不断加强实验制度建设,使其更加科学、合理、规范;通过优化管理手段,实现实验教学、工作信息和仪器设备的网络化管理,统筹安排,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及师资、经费、试验设备的统一管理、调度、共享,提高办学效益。

  7.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

  7-1.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学生学习效果,近五年来主要实验教学成果,获奖情况等)

      参加实验的学生认真,普遍反映学习教过良好,特别是开放性、研究性实验和药用植物野外见习吸引大批学生积极参与,他们经历了野外训练和科研试验的锻练,其科研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学通过近5年的实践,取得显著效果,学生对教学成果给与充分肯定。实验课老师多人被评为教学先进教师,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生毕业论文每年均有多篇被评为省、校优秀论文。学生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数连年呈上升趋势。

      2013年,学生获得全国高等院校中药技能大赛三等奖。

  7-2.辐射作用

      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体系、课程及管理是根据陕西省教育厅第三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进行。

      已应用于2010届、2011届、2012届中药学专业学生,直接受益学生数为180人,经中药学2010/2011两届学生的调查问卷表明,学生对实践教学过程及效果评价良好。

  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试验与科研、生产相结合,相互促进提升实验实习效果和教学质量,顺应21世纪社会对中药学人才的要求。

      中心的建设受到了兄弟院校的支持和肯定。近年来,中心先后接待了多所兄弟院校的参观访问,交流了中药、药用植物实验教学,互相分享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经验,产生了良好的辐射作用。

  8.自我评价及发展规划

  8-1.自我评价

      生药实验中心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在教学实践中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本科实验教学中,创新实验教学内容。

      生药实验中心坚持加强对学生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进一步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实践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高歌取得很大进展。在坚持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验中心已具有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已拥有一支以教授为带头人,以高中级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为骨干的实验教学队伍,构建了多层次、多类型的课内外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将生药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实现了开放式实验教学,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实验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教学成果比较丰富。这些成果对于促进高等学校中药学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向其他高校推广应用的价值。

  8-2.实验教学中心今后建设发展思路与规划

  总体目标

  中药学专业是陕西省特色专业之一,生药实验教学中心不但承担着中药学、中药资源本科生的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教学任务,而且还承担着全校5个中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中药学专业基础实验课及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任务。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重视基础、鼓励创新、狠抓应用、培养复合型生药人才”的教育理念,根据全国中药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性教学大纲提出的专业技术人才需要掌握的中药学专业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和实验技能的要求,坚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强有力的学科力量为支撑,以现代化实验条件和教学手段的建设为依托,实施基础、综合、创新的分层次实验教学,探索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把生药实验中心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带头作用的实验教学示范基地。

  发展思路

  根据这一目标,我们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具体如下:

  1、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这个理念,在实验教学模块的构建,实验课程的确定,实验项目、实验手段、技术路线的选择等方面都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

  2、与生药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坚持实验教学与实践、科研相结合,鼓励个性发展思路,在实验教学内容、方法与实验教学手段上,始终坚持:实现实验室与药植园、标本馆和标本馆数据库网站资源互补,同时将校内实验室与太白山野外实践基地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达到资源共享,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并依托“陕西省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陕西秦岭中草药应用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教师的科研活动延伸至覆盖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使本科生尽早融入大学创新体系。

  3、设置复合式实验项目体系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设置多层次的实验项目体系,“中心开展的实验教学,分基础层、综合层两个层次进行,各层次之间统筹协调,设置相应的实验项目。

  1基础层,为基础性实验项目

  夯实理论知识基础,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理解,验证理论教学的相关定律、定理和基本概念等,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2综合层,为综合性实验项目

  深化和拓展理论教学的内容,每门实验课程均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设备和材料,并独立完成实验。

  今后三年的发展规划

  1、完善两级管理体制

      在分管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充分发挥本中心的管理模式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充分依托相关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基础课教学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心教师队伍的结构层次与实验资源的质量,为中心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整合优化教学资源

      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整合、优化,按照“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培养能力、突出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在保证基础性实验的前提下,更新实验内容,提高起点,减少验证性实验,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研究性实验。

  3、建设高水平、稳定的师资队伍

      制定中、长期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采用引进和在岗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构建科学评价和质量保证体系提高队伍水平。

  4、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在现有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充实网上开放实验资源,推动实验室开放工作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5、抓好实验教材建设

  总结实验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注重实验室教材与理论教材的结合,及时更新和增添新的实验教学内容,编写实验教材,加强实验教学的理论指导。

  6、具体规划如下:

  2015.7-2016.7

  建成药用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深入研究秦巴山区珍惜濒危药用植物的快繁与驯化,需要经费50万元,申请国家项目经费及由学校自筹。

  2015.8-2016.7

  中药分子鉴定实验室研究室,完善陕西中医学院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标本馆,为陕西药用植物研究提供基础服务,需要建设经费100万元,申请国家项目经费及由学校自筹。

  2016.8-2017.7

  建成陕西省中药质量检测中心,并力争成功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发展经费约200万元,所需经费申请国家项目经费及由学校自筹。

  9.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            (公章)                 

   

  专家组意见

   

   

   

   

   

   

   

   

   

  负责人签字                                    

   

  附件支撑材料

   

  附件1  近五年获得资助的各级科研项目

  附件2  近五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3  近五年获得的科技和荣誉奖励、专利

  附件4  近五年公开发行的教材和获得的教改项目

  附件5  整合的教学资源

  附件6  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