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硕士研究生陈晓颖在国际TOP学术期刊《Food Chemistry: X》(中科院1区,TOP,IF:6.5)上发表了题为“Detec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Farfarae flos using HS-GC-IMS across different flower colors”的最新研究成果。
款冬花作为菊科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的干燥花蕾,不仅可供药用,还可以与蜂蜜、百合等制成冬花百合汤以缓解咳喘,或做花茶代饮,在欧洲部分地区款冬花及叶亦作蔬菜食用。花蕾的风味特征与其所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密切相关,款冬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在影响其风味特征和质量控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题组在前期基于HS-GC-IMS技术解析款冬花蜜炙前后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花蕾的色泽出发,采用HS-GC-IMS对四种不同花色(深紫红色、紫红色、黄白色、绿色)款冬花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共获得了92种挥发性有机物,定性鉴别出68种,其中醛类是影响风味特征的关键物质,在四种花色的款冬花中含量均高;同时,构建了四种不同花色款冬花的HS-GC-IMS指纹图谱,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区分了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与比例,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出23种差异性物质作为识别不同花色款冬花的关键因子,采用聚类热图找到四种花色款冬花的特征性成分。本研究不仅揭示了花色与挥发性成分的关系,也探索了花色、挥发性成分与风味特征之间的联系,为款冬花的食品开发和资源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构建了一种快速、高效地鉴别不同花色款冬花的方法。
药学院硕士研究生陈晓颖为文章的第一作者,陕西中医药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导师杨冰月教授与胡本祥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chx.2025.102227
(2025年3月7日中药资源与鉴定学科来稿,审核 史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