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弘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展现我国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魅力。药学院为响应学校号召,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多彩陕中医”民族文化交流。参会的同学为我们介绍了具有民族特色景色和民族风情。
沈珊珊 制剂2102班 苗族
苗族建筑
苗族的建筑特点:纵横交错的结构。苗族民居建筑多为木结构,采用挂篮搭建,以木柱、木梁和木板相互扣接而成。其特点是纵横交错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这种结构不仅使建筑更加坚固耐用,还能有效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
翁和鑫 制剂2301班 回族
清真北寺
1983年安康发生特大洪水,河堤冲毁,31人爬到一棵臭椿树上而得救。这棵“救命树“,树龄220年,是当初在此地定居的回族种下,此树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老城区南正街清真北寺,北寺中的北塔是当地回族居民为了感谢臭椿树在洪水之中的救命之恩而自发建造的,清真北塔是用于保护臭椿树的建筑,同时也是为了让当地回族居民更好的了解到臭椿树的历史。
彭遵 中药2301班 土家族
德江炸龙习俗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德江炸龙习俗源于舞龙求雨,用“炸”的方式去掉附在龙身上的邪气,今演变为酬神娱人的民俗活动,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春节期间全城百姓都会自发组织起来,参加炸龙活动。炸龙时间在正月十五晚上,舞龙者头戴毛巾,袒胸露臂,敲锣打鼓,高举火龙昂首前行。沿街人家则早已将爆竹缠绕在一排排竹竿上,只待火龙出现便迅速点燃鞭炮和竹筒里的烟花,对火龙狂轰乱炸。通过炸龙习俗,表达土家男儿的慓悍、粗犷和血性。
李佳琪 资源2201班 回族
回族白帽
回族人戴白帽子源于在礼拜叩头时,前额和鼻尖必须着地,为了方便,他们就戴上了无檐小白帽。逐步养成了回民戴无檐小白帽的习惯。
现在回族男子无论是百岁老人还是四五岁的儿童,上寺礼拜和不上寺礼拜的都喜欢戴这种标志回民族的“号帽”。白色帽子一般用的确良、涤卡、棉布等料子制作,还有用白棉线钩制的。黑色是用平绒、花达呢做的,也有用粗毛线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