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学生管理

通知公告

心理

心理健康小知识(二)
来源:药学院 作者:药学院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7-06-01 11:44:07
字号: [双击滚屏]

评估心理健康十项指标

    随着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的不断增大,身边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群不断增加,那么自己的抗压能力如何,是否依然能保持心理健康,就成了人们日常需要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受到心理疾病认知度的局限和工作生活的牵制,很多人不愿意或没有时间去医院做心理健康检查,那么现在就介绍一种评估心理健康程度的指标,大家可以在日常做一下自我检查。

1.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后,仍能保持情绪稳定,不受外界环境及人际关系变化的影响。

2.心理强度。情绪变化不强烈,能冷静地寻找原因,抗精神压力能力强,属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一类。

3.心理耐受力。有些精神压力是伴随着人的工作与生活长时间存在。能坦然面对这种境况的人,心理耐受力较好。

4.心理自控能力。人对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思维活动,对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具有自我控制能力。一个心理比较健康的人,自控力是较强的。

5.自信心。自信心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支柱。真正的自信心有赖于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

6.心理活动的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有自身的节律。比如觉醒—睡眠周期便是意识的节律性表现。这种周期被破坏,便会产生所谓的失眠。

7.意识水平的高低。自我观察是对自己的情绪、思绪个性特点及行为表现的体验及时察觉。对环境的观察力包括对客观事物的存在、发展以及细小差异的察觉。

8.社会交往状况。正常的社会交往,是符合人情事理的人际交往它可以增强人的生活情趣,增进社会适应能力。

9.思维的品质。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活动不具备现实性,不合逻辑性,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必然处处碰壁,并由此造成种种不愉快的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10.心理受创伤后的康复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在蒙受精神创伤后,可以很快恢复常态,不留严重后遗症。

上数十条如果你基本都能做的很好,那么恭喜你,你的心理健康程度很好,但是如果这些指标中你有很多不相符的情况,那么就要引起一定的重视,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的寻找一些自我调整的方法,如有必要,就到专业医院请医生为自己做一下专业检测,及早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