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精英教育下的大学生是作为“天之轿子”的优势存在,那么大众化教育下大学生只能作为普通的一员而存在,随便到大街上伸手一揽都是大学生,“天之轿子”的优越感已经淡化,照理来说作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应该有所降低才是,可社会积习而成的对大学生的过高期望却没有因此而淡化,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依然不减反而有所增强,那么,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都有哪些来源呢,同样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将从自身以及身边的事例进行粗劣的分析。
我认为,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有以下来源: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前途压力,自我认知压力。
(一)生活压力
生活作为人类存在的一种状态,大学生作为人类的一员存在,首先要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或者说是生活问题。大学生处在学校与社会的交接点,已经或多或少的接触了社会,面对社会和学校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难免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可毕业要走向社会又不得不使他们必须做好面对社会的心理准备,在这种差距之中去面对,无形之间产生了一种压力。
大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已经趋于成熟,情感生活不可避免的要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大学生接触生活相对较少,初涉感情之河,对他们来说难免感到有点局促,紧张,对自己的不自信,对对方的不他(她)信,经济上的拮据,精力上的不充裕,感情和学业的冲突,感情的出路问题(毕业等于失恋?!),老师同学的看法,父母的不赞成或者反对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恋爱心理,使得处在恋爱中的大学生进退为难;而没有进入感情时候的单身一派却也是不甘寂寞,在为自己的感情构思着千百种不期而遇的可能,感情对他们来说似乎是想拿不敢拿或者是拿不起,而心理又放不下这难解的结,时刻为感情奔赴的人同样是左右为难!这其中的压力不言而喻。
人际交往作为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人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如鱼得水左右逢缘,相反,没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常常让人感到局促不安,不自信甚至自责,愈是这样就愈容易退缩以致进入一种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所以大学生都有意无意的要加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可是鉴于自身的性格习惯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应用自如,人际交往上的一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网难免让人感觉扑朔迷离不知所措。大学理宿舍是个集体生活的场所,来自五湖四海大江南北的人聚集在一起,由于民族风俗,生活习惯甚至语言等等的不同,在日常的相处中难免磕磕碰碰,小矛盾在所难免,如何处理好这点常使处于这一关系中的大学生都要为着能左右平衡而努力而渐感压力。
(二)学习压力
大学生作为学生,学习是天职。经历了高考的黑色星期天,走过了万马穿行的独木桥,多多少少会感觉大学应该是一个自由轻松的象牙塔童话世界,可是上了大学随之而来的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以及方兴未艾的考研热考博热出国热,等等这些大小不一的考试让他们又回到了为考试而奔波的时代,特别是如今学分制的普遍流行,重修以及随之而来的重修费成为了广大大学生谈虎色变的问题,学习好的学生要争取奖学金,要不断的赶超自我赶超别人,不断得给自己制定更高的要求,学习不怎么好的要为考试通过而拼搏要为60分而努力。特别是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等今后就业的过门招牌成为众人追逐的目标,本科就业前景不佳考研热的不断升温又给处于学习压力中的学子加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我该不该考研究生?!即使权衡利弊的学生仍然会受到周围老师同学的影响甚至会改变最初的选择。。。。。哎,大学生也还是学生,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从来没有减少过!
(三)前途压力
不管大学生来学校的目的是为了真正学到相关专业知识,还是为了混张文凭,就业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近些年一方面是大学的不断扩招扩建,一方面是企事业单位的不断精简缩员,下岗失业现象不断,去年还没找到工作的落难大学生急于赶上这躺原本拥挤的班车,今年成百万新毕业的大学生又一拥而入的涌进人才市场,旧问题没有解决新情况蜂拥而至,使得这个原本负荷重重的弹丸之地又要承受新的冲击,可没办法毕业了就得就业,用人单位不断抬高招聘要求又使得原本困难重重的大学生雪上加霜。所以每年的人才市场从来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四)自我认知压力
这应该是个心理学上的定义,就我个人理解应该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定位的问题。我觉得最了解的人应该是自己,可最不了解自己的人也应该是自己,这是个矛盾的命题。站在自我的角度看待自身难免会有失偏颇,感情与理性到底谁占上风就因人而异了,而要客观的给自己一个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学生没有就业之前普遍会对自己有个过高的估计,一旦真正进入了社会站在就业大军的队伍当中就会感到明显的实力不足,这种落差多少会造成心理上的紧张。。。。。。。
以上分析,因为是针对大学生的压力来源,难免更多的是负面内容。其实大学生作为一名生理心理上都已基本成熟的个体,对待压力都会有自己的应付方法,这也是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体现。话又说回来,适度的压力也是一种动力来源,但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些困饶着的学习生活的压力呢?以下是根据本人的亲身体验来做粗略的阐述吧。
1.通过正面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其克服个性心态的负面效应
要想有效地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用科学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问题,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武断和感情上的偏激、固执,学会心理上的自我调节,实事求是地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正确对待周围环境以及生活挫折,从而避免沉湎于区区琐事或为无谓的烦恼所困扰。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
心理咨询教育是近年来在一些高校出现的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同时也具有预防的功能。心理咨询活动针对咨询对象在学生、工作、生活、疾病和保健等方面的心理危机与心理负荷,通过语言、文学等媒介,给予他们及时、有效的帮助和启发教育,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和冲突。心理咨询教育对还未曾发生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也可起到预防作用。
3.组织丰富的课余活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健康的课余生活可以愉悦身心、获得朋友、增进友谊,减少因压力导致的紧张感。因此,学校应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比如各种文体活动、学术讲座、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大家都可去参加参加,玩玩.更者还可以向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发展,这样,不仅使大学生锻炼了能力、拓宽了知识面,而且还学到了某些东西,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个体应对压力的信心和勇气,促进其健康发展。
4 学会自我调适,从自我出发调节自身的心理,使其得到平衡,其方法有:
一是自我反思法。通过对自己的反思,找到自己诸如在情感问题 / 就业等问题上的错误认识,比如:了解自身思想是否脱离实际,对自身的调节估计是否准确,就业定位于社会需要是否脱轨等等,找出自身心理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二是自我慰藉法。没有什么坎过不去的,任何事情都会过去的,所以当遇到挫折时,不要沮丧,要积极乐观的看待。当经过主观努力仍无法改变时,可适当的进行自我安慰,一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稳定的情绪。可用“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话来安慰自己,以解除烦恼与痛苦。
三是自我暗示法。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让自己自信满满,给自己加油鼓励,让自己兴奋与振作。
四是自我激励法。我一定行,我一定能做好,我是最棒的!相信自己!坚信未来的美好的。
五是适度宣泄法.当各种矛盾冲突,或压力过大引起不良情绪是,可适当地发泄. 我想这宣泄方法也不用我多说了吧,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宜而独特的宣泄法.譬如和老师或同学们倾诉, 听听音乐啊,跑步啊,打球啊,登山啊等等.但自我宣泄要注意场合,注意身份,把握好尺度,以免影响他人,或伤害他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