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响应国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结合中医药院校专业特色、依托学科优势,7月7日-9日,药学院“远志当归”暑期社会实践团紧抓“中药振兴+乡村振兴”历史机遇,前往宝鸡市太白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薇,团委书记李卓宁,药理教研室教师史永恒、韩朝军,中药资源与开发教研室教师闫锋及20名实践团成员参与本次活动。
中药传承继薪火,乡村振兴涌新泉
在桃川镇街道社区,实践团发挥中药特色学科专业优势,结合中草药性状、药理作用开展中草药相关知识科普,教会村民辨识丁香、艾叶、金银花、苏叶、薄荷、藿香、白芷、石菖蒲等药用植物,并结合学院品牌特色,演示教授制作中药香囊的工艺流程,积极引导传统中药文化进乡村。实践团成员生动细致的宣传讲解引起村民们极大的兴趣和积极的互动。
科学宣讲“药”健康,知识普及助成长
在桃川镇卫生院,举办公共卫生宣传讲座,科普中药防风助力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疾病等,提高村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完善乡村医疗卫生结构,推进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史永恒博士围绕“安全用药”主题,从安全用药的重要性、日常用药常识、日常用药存在问题及如何保证日常用药安全等方面开展宣讲,引导百姓养成正确用药行为,减少降低用药不良反应,预防用药意外发生。
种植技术送下乡,助力产业新发展
实践团实地考察了太白县中药材种植基地,走进田间地头,学习中药材知识,了解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就如何更好发挥农业科技力量,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进行了交流探讨。颜永刚博士为50余名种植户开展中药种植科普宣讲会,面对面宣讲、示范、传播中药种植的相关方法,针对药农自留种种源退化及病虫害等种植问题,提供“一对一”的有效解决方案,助力农户实现长期稳定增产增收和安居乐业,让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
走访群众献药箱,助力健康进家门
实践团采取“分组划片”的形式走进居民家中,通过问卷调研和采访交谈深入了解当地群众医疗状况,发放过期药品处理方式及民间偏方使用情况等调查问卷3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260份。此外,通过发放宣传彩页的方式普及常见慢性病等各类疾病的早期症状及预防常识、禁毒防艾等相关知识,并为居民赠送了常用药物和自制的家庭小药箱,指导大家科学就医用药。
筑梦童心赠文具,美好愿景向未来
实践团组织当地儿童学习“洗手操”“拍打舞”,还以图片、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冬虫夏草、鹿茸等本草的特性及鉴别方式,并讲述了关于本草的传说和小故事,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魅力。活动结束后,实践团为孩子们赠送了学习用具,勉励他们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炼意志,培养社会责任感。
实践团成员张靖萱讲到,“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深刻意识到,必须学好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本领,用自己所学,尽自己所能,秉承志愿服务理念,进行医学科普,传播健康知识,为健康中国的战略实施做出贡献。”
本次社会实践,成员们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田间地头,深入到农村老百姓身边,在实践中历练,在担当中成长,身体力行地助力传承、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生机,为中医药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未来的产业蓝图、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文/李卓宁 图/车辰 审核/史亚军)


中共陕西中医院大学药学院委员会
2023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