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至8月10日,药学院“博研草”、“正青春 药实践”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汉中市留坝县,开展了为期22天的植被多样性野外实地调研。
此次实践活动出发前,领队张雨曲博士为团队成员们作行前培训。培训围绕留坝植物多样性、植物调查工具、野外植物调查技术和要求、野外调查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在培训过程中,张老师讲解了留坝县国家级保护植物、珍稀濒危植物、模式标本产地植物、特有植物、药用植物、园艺花卉价值植物、可食用植物;示范了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要求;讲解了样线调查和样方调查等两种植物植被调查技术的具体要求和细节。
7月20日至8月10日,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对长青、桑园、皇冠山三个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样线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集植物标本。在样线调查过程中,从低海拔区域沿山路往高海拔区域徒步前行,沿途发现开花或带有果实的植物时,对其拍照采集影像资料,采集标本,用GPS定位,记录生境信息,并初步记录物种相关信息。对于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成员们只获取影像,不采集标本。
样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留坝典型植被的群落结构和组成,记录其环境信息,并为今后的植被动态监测奠定基础。团队成员在选定好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后,建立长×宽=10m×10m的正方形样方作为观测区域,在其中安装大气温湿度监测仪器,给超过一定大小的木本植物挂上号牌,测量木本植物的胸径、高度,记录群落中各木本植物的物种名称。
户外内容完成后,团队成员在室内对标本进行压制、整理、烘干、鉴定处理、干燥封装。此外,还对植物调查中获得的植物种类与数量、稀有中草药的分布和资源蕴藏等数据进行汇总分类。
此次实践调研通过样线调查、样方调查、重点药材的样方定位统计和标本采集等工作,研究了保护区植被和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寻找和统计了稀有中草药的分布和资源蕴藏状况,为秦岭大熊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应用价值。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在野外实践中检验了在学校学到的相关知识,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生态文明建设、中草药生态保护、中医药文化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审核/史亚军 文/李卓宁 图/张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