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科研平台

通知公告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

中药药效机制与物质基础重点研究室
来源:药学院 作者:药学院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2-09-16 17:11:05
字号: [双击滚屏]

中药药效机制与物质基础重点研究室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为基础,自2004年开始建设,2009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2018年获批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效机制与物质基础重点研究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学重点学科的重要支撑条件。对内服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对外面向全校和社会研究机构提供仪器场地使用、技术咨询等服务。研究室总面积450m2,由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功能细胞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化学生物学实验室、动物实验室、生物样品处理室、仪器室等组成。经过多年建设,现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目前共有研究人员2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8人,其中博士学历18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涵盖了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制药学有效成分结构优化与分析、分子病理学等门类。

研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三个明确、稳定、可持续的研究方向1.中药抗炎免疫及抗肿瘤作用及物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中药防治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中药(化学成分)谱-效(应)关系的研究、清热药质量控制的生物检定法、抗炎免疫中药药理作用可靠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中药复方对肿瘤免疫调节及其分子信号转导的干预作用、肿瘤药理学和肿瘤耐药机制2.中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作用及物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醒脑开窍类方药抗脑缺血的功效物质基础、探讨有效方药抗脑缺血损伤的炎性损伤、氨基酸毒性和血管新生机制;脂质代谢及动脉硬化的防治研究,为动脉硬化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认识,探讨中医药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中的作用。3.中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用及物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构建经典方剂防治糖尿病认知障碍的评价技术体系,研究补肾、养血、补气、消渴、促智5 类经典方剂防治糖尿病认知障碍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基于中药单体开展有机小分子虚拟筛选、结构设计、化学修饰、药效评价等方面研究,系统构建传统中药活性成分黄酮类单体及其衍生物抑制SGLT2降血糖的研发技术体系,发现高活性化合物。研究室基于中医药理论建立了科学、独特的思路、方法和理论,用以解决中药药效机制与物质基础领域中的关键实际问题,近年来共获批各级课题100多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部级30项,累计科研经费800余万元。成果获得陕西省科技奖二等奖2项,厅局级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发表各类论文200余篇(SCI收录80篇),申请专利12项。

研究仪器设备总值400余万元,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0余台件。拥有Epoch2全波长酶标仪、G:Box Chemi XRQ化学发光成像系统、630MA四通道离体血管张力测定系统、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BSC-1500IIA2-X生物安全柜、M-FL-CKX53荧光倒置显微镜、Ultimate 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BTOPAC MP150 16导生理记录仪、Morris水迷宫视频分析系统、脑立体定位仪、GA5b\CR25独立送风隔离笼具、CB-150二氧化碳培养箱、SW-CJ-1FD超净工作台、JY92-IIN超声波细胞粉碎机、DYCP-32C双向电泳仪、Mini-Protean Tetra垂直电泳槽、Trans-Blot SD半干转印槽、DFY-20/80低温恒温搅拌反应(-80℃)、GL-20G-II高速冷冻离心机、微型台式真空泵GL-802B型、DLAB电动大容量移液器、PH酸度计、八通道移液器、第三代升级组织研钵器套装(高速)、液晶超声清洗器、杜瓦罐、真空双阀双排真空气体分配器等。全面服务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中药体内过程、安全性评价研究及中药新药开发等研究工作。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