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8日至7月9日,药学院220余名师生在太白县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了《药用植物学》《中药资源学》野外实习教学工作。围绕今年的实习主题“中药资源与生态文明 ”,实习师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药资源保护和利用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中,中药资源学教研室主任高静副教授在题为“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的定义与鉴定”的讲座中指出,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一座瑰丽的药用植物宝库。然而,面对人类的过度采集与环境破坏,这些宝贵的生命之源正逐渐减少。202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其中的火烧兰、大苞黄精、太白乌头、秦岭岩白菜、秦岭党参等都是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通过理论讲授,实习学生普遍认为受益匪浅,从独叶草的叶脉中读懂了千年的沧桑,从扇脉杓兰的花瓣上领略了自然女神的风采,从延龄草的果实上欣赏了草木精华。大家纷纷表示,保护濒危植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共同携手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让濒危植物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野外实习课程组教师利用壮丽的山川、神秘的森林作为教室,鼓励学生们主动探索、观察、思考,大尺度开展教学改革,将药用植物学知识与美育教育相结合,通过植物贴画、标本制作、植物滴胶作品等方式,让学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对植物的认识和理解,将植物的形态和色彩定格在美丽瞬间。植物贴画每一个纹理和细节都散发着生命的气息。植物滴胶作品以细腻的技艺将大自然的美丽呈现在我们眼前。植物的神秘感在厚实的纹理和柔和的色彩中展露无遗,不仅展示了植物的多样性和美丽,也传递了对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同学们巧手生花,把空白扇面用植物点缀,不仅收获到独具特色的文创艺术品,更是对动手能力、观察力的提升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此外,师生们还通过生态瓶制作项目,打造生态系统的微缩版。在小小的瓶子里,每一滴水、每一片叶子、每一只昆虫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平衡。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人们采取科学合理的资源保护措施,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修复;资源保护的实践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推动社会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行为。


“许多中药材的生长和繁殖都需要特定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是保护野生中药材的生长环境,对于维护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资源2001班金子旭同学说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加强对中药材生长和繁殖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
药学院发挥野外实习的特色优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思政同行,教师与学生互动,传承与创新并举,以及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多层次、多维度融合。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文创作品制作、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实践,深入感受药用植物学的魅力,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从品德修养、知识学习、体育锻炼、艺术素质、劳动实践等方面,强化“五个协同”理念,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深入推进“五育并举”。
未来,药学院将持续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野外实习的实践条件,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努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2023年7月14日药学院来稿 文/高静 图/李依民 审核:张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