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教学管理

通知公告

课程建设

陕西中医药大学关于开展2021年校级本科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来源:药学院 作者:药学院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1-04-17 09:32:48
字号: [双击滚屏]


各单位、各部(处室):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持续做好国家、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培育孵化工作,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学校决定开展2021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申报、认定工作。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一)基本要求

申报课程为学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通识课等独立设置的本科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

申报课程须于2021年1月31日前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此前参加过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但未通过认定的课程,须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在上次申报之后至少经过一个完整教学周期的改革实践方可申报。在2020年春季学期,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授课的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如符合教改设计理念并取得预期效果,可视为完成一个教学周期。

(二)课程类型

2021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包括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等五类课程。依照《“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规定开展课程推荐认定工作。(具体要求详见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说明)

(三)课程负责人及团队要求

1.课程可由主讲教师个人申报或团队负责人牵头申报。课程主讲教师、课程团队主要成员只能参与申报一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2.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须为学校正式聘用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通过认定的课程,五年内不得更换课程负责人。

3.团队主要成员一般为近五年内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师德师风好,教学能力强,积极投入教学改革,无师德师风及学术不端问题,近五年无任何教学事故。

4.线上一流课程申报的团队主要成员须为平台显示授课教师。

(四)申报材料

1.提交材料方式及时间:申报材料请于2021年4月30日(周五)前报送至教务处。纸质版包含申报材料(申报与附加材料一并按照每门课程单独装订成册,一式一份)和汇总表(见附件8)。电子版包含申报书及附加材料、汇总表和所需视频,申报书及附加材料请放在一个PDF文件中,命名格式:院系名称+课程名称(课程类别),例:药学院+中药学(线下);所需的视频均以院系为单位存放于单独的U盘内提交。

2.陕西中医药大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线上课程)(见附件1)以及线上课程数据信息表(见附件1-1) 、线下课程(见附件2)、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见附件3)、社会实践课程(见附件4)、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见附件5)。

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一)基本要求

1.申报课程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考试计划,实施学分管理,并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

2.课程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3.课程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和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4.课程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性、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形成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成果和模式。

5.课程可由一名教师讲授,也可由教学团队共同讲授。评选出的示范课程相应授课教师或团队自动认定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师或示范教学团队。

6.课程授课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能够准确把握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课程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集体教研制度完善且有效实施,经常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和交流,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水平高。

7.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办法完善,育人效果显著,学生评教结果优秀,校内外同行专家评价良好,形成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展示成果,具有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二)申报材料

1.提交材料方式及时间:申报材料请于2021年5月30日前报送至教务处。纸质版包含申报材料(申报表与附加材料一并按照每门课程单独装订成册,一式一份)。

2.陕西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见附件6)

三、校级公共选修课

(一)开设原则

申报课程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域为主,体现五育并举;具有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申报课程要体现学科前沿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原则上专业课程不得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拟开设课程不得与学校在线网络课程重复。

(二)基本要求

1.申报开设公选课的教师必须为学校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在职教师,艺术体育类专业教师职称可适当放宽。

2.为保证教学质量,新开设的公选课原则上必须通过开新课试讲。每位教师一学期内不得同时开设2门及以上公选课。每门课程代课教师不得超过两名。

3.提供完整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设计、PPT、教材等教学文件。涉及实验或上机的必须提供实验或上机条件,上机、实验条件不具备或不成熟者不得申报。

)申报材料

1.提交材料方式及时间:申报材料请于2021年6月30日前报送至教务处。纸质版包含申报材料(申报表与附加材料一并按照每门课程单独装订成册,一式一份)。

2.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选修课开课申报书(见附件7)

四、评价与认定

学校将组织有关专家对课程进行集中评审;在认定工作中,对于涉嫌违规行为的,一经发现并核实,一律取消参评资格且三年内不得参与任何课程评审。对课程团队成员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问题、五年内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课程内容存在思想性科学性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五、认定后管理

认定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课程,自认定结果公布之日起,应按照各类课程要求开放共享或持续建设不少于5年。教务处将通过使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对课程继续建设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课程,将取消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资格。

六、其他说明

1.本次课程建设所有类型认定本着“成熟一个,认定一个”的原则,确保认定课程的质量,为省级、国家级课程申报认定奠定基础。

2.本次申报实行限额制,一流专业所在院系应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做好课程统筹与材料打磨,以支撑专业建设;鼓励各种人才称号的获得者、国家教指委举办、教育厅举办创新课堂大赛等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获奖者、各级教学名师以及省级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师积极申报。(具体的申报名额见下表)

序号

课程所在院系

申报限额(下限)

公选申报数量不设硬性要求,以下为高限

线下

线上

混合

虚拟

社会

实践

课程

思政

公选课

1

基础医学院

3

1

1

1

5

2

2

第一临床医学院

2

1

1

1

5

2

3

第二临床医学院

2

1

1

1

5

2

4

药学院

2

1

2

1

1

5

2

5

针灸推拿学院

1

1

1

1

2

1

6

护理学院

1

1

1

2

1

7

医学技术学院

1

1

2

1

2

1

8

公共卫生学院

1

1

1

1

1

1

9

人文管理学院

1

1

1

1

3

10

马克思主义学院

1

1

1

1

1

11

外语学院

1

1

1

1

1

12

体育部

1

1

1

1

1

合计:100

17

12

13

5

3

31

18

说明:表中五类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申报数量及课程类别为最低要求,各院系认定工作在课程类别和数量没有上限要求,鼓励择优申报;公选课的数量为上限,原则上不再突破。

3.请各教学单位高度重视,精心遴选推荐组织,开展对申报的内容、教学活动和所有的材料进行全面审核。对政治性、合法性、完整性、有效性、真实性严格把关。本次申报工作将在年度绩效考核给予加分,对支撑一流专业的课程予以优先支持。

4.联系人:陈苏静 魏淼 029-38185056

          赵文堂 029-38032550

(附件1-8不再随文下发,请在教务处网页自行下载)


2021年课程建设附件.rar



陕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办公室

2021年4月16日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