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党建与纪检

通知公告

纪检工作

陕西中医药大学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来源:药学院 作者:药学院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8-04-18 15:32:23
字号: [双击滚屏]

      根据陕西省纪委驻省教育厅纪检组《关于开展教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陕纪教组发[2018]1号)要求,结合我校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及《陕西省教育脱贫实施方案》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教育扶贫领域的政治责任,自觉把结对帮扶、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和头等大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查找我校教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积极落实整改,把教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作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助力教育扶贫追赶超越的有力抓手。
二、目标任务
      开展自查自纠,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时限,紧抓整改落实,制定落实相关制度措施,着力解决政治站位不高、责任落实不力,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及不良作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教育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并不断把专项治理工作引向深入,取得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
三、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新平
     成员:赵 娴 赵利琴 王国栋 闫平慧 吕 明 杨文潮
     为便于开展工作,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纪委办公室。
四、治理方案
(一)时间安排
      我校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从2018年开始至2020年结束,历时3年。各责任部门要按照工作实际在各年初制定并调整工作方案,扎实落实工作任务。各相关单位分别于每年6月份、12月份初开展阶段性总结,形成自查报告。
(二)治理重点内容及责任分工
     1.政治站位不高、责任落实不力的问题
      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对贯彻落实中省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政策的态度不坚决,制定配套措施、细化落实方案、推进组织措施不及时、不扎实、搞变通等;领导责任落实不到位,主要负责同志研究指导不够、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分管负责同志工作不深入不扎实,具体负责部门对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指导督促不够,政策停留在纸面上或实施效果不明显;对扶贫政策、项目、资金等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对脱贫攻坚出现的新问题不研究、不解决或推诿扯皮、慢作为、乱作为等;对定点扶贫、选派第一书记等工作不够重视,派出的干部不得力,指导、支持、关心和监督不够,存在“挂名走读”等问题。(责任单位:党校办、组织部)
      履行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监督责任不力,对存在的问题应发现而未发现、发现后不处置不报告,监督执纪问责宽松软等问题。(责任单位:校纪委)
    2.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的问题
    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不精准、不到位,资助档案管理不规范,资助资金发放不及时、不规范,存在虚报冒领、套取骗取等问题。(责任单位:学生处)
      对《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及实施方案等制度性文件精神落实不到位,推进力度不够;聚焦精准扶贫不够,高校自身优势未充分发挥,面向定点扶贫县政策措施针对性不强、力度不够;末按规定执行教育扶贫政策、资金公开和公示公告制度,群众和社会不知晓,缺乏社会监督。(责任单位:党校办)
    3.不良作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
    扶贫工作调查研究不深入,工作脱离实际,作风不扎实、结果不真实,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盲目决策,弄虚作假、数字脱贫、扶贫对象识别、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管理、措施到户(生)不精准等。(责任单位:党校办)
    扶贫挂职干部、驻村干部人到心不到,得过且过、责任心不强等。(责任单位:组织部)
    考核评估不较真碰硬,督查巡查报喜不报忧,发现问题隐瞒不报、袒护包庇等。(责任单位:党校办、纪委办)
    4.扶贫领城的腐败问题
贪污侵占、行贿受贿、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挥霍浪费、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突出问题;扶贫项目分配、审批、招投标、验收等环节违规操作、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问题。(责任单位:校纪委、监察审计处、党校办、计财处)
    (三)治理措施
    1.拓展发现问题的梁道。发挥信访主渠道作用,用好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举报平台;深入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线索反映集中、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一线开展督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与扶贫工作责任部门沟通联系,了解掌握在教育扶贫领域开展审计、检查、考核、评估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密切关注扶贫领城网络舆情,及时收集情况,加强分析研判。
    2.开展问题线索“回头看”。建立扶贫领城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台账管理,在2018年5月底以前,对2016年以来受理的问题线索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未办结或办理不到位的,重新予以处置并办结。对此后受理的问题线索,定期汇总核对,确保件件有着落。
    3.加强对问题线索办理的督查。对重点问题线索或举报线索集中、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纠而复发的,校党委、纪委将强化督办;对办理进展缓慢、措施不力的进行“蹲点”督办,推动提高案件办理质量。
    4.突出检查重点。把扶贫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检查重点内容,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入发现损害困难群众利益的违规违纪问题线索,着力发现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待扶贫工作问题线索,及时汇总核查,强化警示震慑。
    5.加大执纪审查力度。各二级纪委要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执纪审查作为重要职责,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迅速处置、严查快办,坚决予以曝光;对性质恶劣、情节严重、较为典型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校纪委将提级办理、直查直办,依规依纪从严从重处置。对失职失责的党组织,校纪委将按照相关要求严肃问责,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细落实。
    五、有关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各单位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大局,推动专项治理任务顺利完成。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各单位要把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行动,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任务,细化方案措施,强化问题意识,全面清除教育系统扶贫领域作风问题形成根源,压缩作风问题滋生空间,严惩严治形成强大震慑,构建教育扶贫领域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三)强化考核督促,推动贯彻落实。各相关单位要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情况开展自查,重要情况及时报送。学校将对此加强检查考核,对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的单位,及时督促整改、严肃问责。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